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,雖然子宮肌瘤是良性腫瘤, 但卻可嚴重影響育齡婦女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,甚至也可致不孕、自然流產、早產及難產等。隨著微創(chuàng)技術的迅速發(fā)展, 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得到廣泛應用。
操作步驟:
1、麻醉
2、術前準備:患者在手術之前都要進行宮腔鏡的檢查與診刮術、宮頸涂片、婦科檢查、B超檢查以及陰道清潔,并于手術前進行宮頸插管。????????
3、體位及消毒:采取膀胱截石位,患者仰臥,雙腿放置在腿架上,將其臀部移到床邊。常規(guī)消毒外陰及大腿上1/3,并鋪手術巾。
4、手術步驟:
(1)有蒂的粘膜下子宮肌瘤:切割前先看清肌瘤與周圍肌壁的解剖關系,找到肌瘤的蒂,先用環(huán)形電極和( 或) 滾球電極電凝肌瘤表面的大血管和瘤蒂的血管,以減少術中出血。體積小者( 直徑<3cm)可在B超引導下進行切割、鉗夾、捻轉、牽拉、娩出子宮肌瘤的五步手法切除。體積大者( 直徑>3cm) 先用環(huán)形電極分次片狀切割瘤體,使肌瘤體積縮小, 并將肌瘤分割成數(shù)塊, 然后再用五步手法將肌瘤完全切除。
五步手法:
①切割:用環(huán)行電極在肌瘤游離最大徑線的兩端順行或逆行切割,縮小肌瘤體積,并切出“X” 形的蜂腰狀凹陷,以適合卵圓鉗鉗葉夾持。如肌瘤直徑>4cm,可先用水平電極將肌瘤縱向分割成數(shù)條,以利鉗夾。
②鉗夾:在B超引導下將卵圓鉗置入宮腔內鉗夾肌瘤,并向下牽拉,如B超檢查顯示子宮隨之下移,術者手中有沉重感,提示肌瘤已被夾住。如肌瘤較大,難以鉗夾或滑脫,則需繼續(xù)電切,縮小肌瘤體積后再夾。
③捻轉: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卵圓鉗手柄,以使肌瘤自其基底分離。
④牽拉:基本與捻轉肌瘤同時進行,只是在開始階段捻轉多,牽拉少,在后期則牽拉多,捻轉少。
⑤娩出:在向下牽拉的過程中,B超提示肌瘤逐漸下降娩出,如肌瘤較大,不易通過宮頸管,可在肌瘤部分顯露在宮頸外口時,用常規(guī)手術刀或剪刀仿“脫香蕉皮”法剪切肌瘤,縮小體積后娩出。
(2)無蒂的黏膜下子宮肌瘤:均有部分肌瘤位于肌壁,要想完全徹底切除肌瘤,首先必需努力于增加粘膜下肌瘤的突出度。在超聲波的嚴密監(jiān)視下,用環(huán)形電極沿著肌瘤底部被膜逐步切開,明確肌瘤與肌層之間的分界層,可利用鏡體的先端,一邊壓迫肌瘤,一邊鈍性剝離肌層。由于高頻電的刺激而子宮肌收縮,以及電切鏡的插入與拔出等操作,子宮腔內壓有所改變,促使肌瘤向子宮腔內突出。切除到一定程度時,即可改用五步手法完成手術。
(3)接近宮腔的壁間肌瘤:先切開距離肌瘤最近的粘膜及肌層,即“開窗”或“解壓”,邊用環(huán)形電極切除逐漸向宮腔內突出的肌瘤組織,邊用縮宮素迫使肌瘤突向宮腔,以后的處理同無蒂的黏膜下子宮肌瘤。
(4)腺肌瘤:少見情況下,臨床或B超檢查診斷的內突壁間肌瘤或無蒂粘膜下肌瘤實為腺肌瘤。腺肌瘤有3 種類型:①團塊結構全部為腺肌瘤組織,該團塊無明顯的包膜,切面可見簇狀子宮內膜,陳舊血液和豐富的血管,切除過程中腺肌瘤隨子宮收縮而變形,切除時適可而止;②為腺肌瘤合并平滑肌瘤;③為混合型, 以平滑肌瘤為主,在其近宮腔的一端有子宮內膜侵入。第2種和第3種類型一般包膜比較明顯,切除方法與內突壁間肌瘤和(或)無蒂粘膜下肌瘤相同。
宮腔鏡檢查可直接觀察粘膜下肌瘤的形狀、色澤、發(fā)生部位、蒂的粗細、單發(fā)或多發(fā), 及其表面覆蓋的內膜情況, 肌瘤向子宮腔內突出的程度等, 以此決定是否適合宮腔鏡手術, 必要時直視下進行活體組織檢查,除惡性病變。內突壁間肌瘤可顯示宮腔變形、不規(guī)則或雙側子宮角及輸卵管開口位置不對稱等。
聲明:本文重在醫(yī)學知識普及,不求任何經濟效益,如有侵權,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。
生產企業(yè)名稱:徐州益柯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(已授權)
注冊證編號:蘇械注準20222060603 蘇械注準20212061298 蘇械注準20142060203 蘇械注準20182181550
廣告審查批準文號:蘇械廣審(文)第270123-00907號 蘇械廣審(文)第260905-00905號 蘇械廣審(文)第250118-00909號
蘇械廣審(文)第231112-00908號
注:購買后請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,注意相關事項,具體詳見產品說明書